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COVID-19为大流行病五周年纪念日。随之而来的混乱浪潮彻底颠覆了供应链,迫使其加速适应、转型和学习。
除了适应全球疫情之外,供应链还面临着似乎无情的“前所未有的时期”的冲击:苏伊士运河堵塞、毁灭性的森林大火、乌克兰战争、不断升级的红海紧张局势、持续的芯片短缺、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以及迫在眉睫的新关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值此这个沉痛周年纪念日之际,我们回顾了三次最重大、最持久的影响,这些影响从根本上重塑了供应链运营,或许更令人惊讶的是,有两个领域已经恢复了正常状态。
供应链的三大长期变化
1.近岸外包兴起,摆脱对单一来源的依赖
这场疫情敲响了警钟,暴露了全球互联供应链的脆弱性以及过度依赖远程供应商和单一来源战略的风险。尽管全球化供应链在稳定时期效率很高,但它们极易受到突然、大范围冲击的影响——这在最初的封锁和边境关闭期间就已出现。
疫情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而红海紧张局势等后续事件则加剧了这种脆弱性,导致货物运输量从2023 年 11 月的每天约 5000 个集装箱下降到 12 月的 2000 个。或者巴拿马运河干旱,迫使当局取消了 36% 的船舶过境,造成5 亿至 7 亿美元的损失。
其结果是向近岸外包、回岸外包和来源多元化转变和加速。目前,近八成公司(79%)正在实现供应商基础多元化,其中 71% 的公司积极投资区域化和本地化,以减轻未来的干扰。
麦肯锡的研究表明,目前有73%的公司正在推行双重采购,60%的公司正在实现供应链区域化。这种转变反映了对疫情破坏的直接反应,暴露了依赖单点故障的危险。
此外,“朋友支持”现象也正在兴起,83% 的组织对此进行了投资,这表明他们希望建立更稳定、更可预测的供应网络。这场疫情凸显了地缘政治稳定和信任的重要性,促使企业优先考虑与政治和经济盟友建立伙伴关系。
这场疫情起到了强大的催化剂作用,加速了区域化、多样化和韧性建设战略的实施。它迫使公司重新评估其供应链模型,摆脱纯粹的成本驱动方法,转而采用更强大、适应性更强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