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类管理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在客户需求和期望快速变化、价格上涨、利润紧张、供应链持续不稳定以及履行复杂性不断增加的动荡环境中,将正确的产品在正确的时间送到正确的地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但是,将创可贴式解决方案应用于老化的技术堆栈是这一关键学科的前进方向吗?或者品类管理是否需要重新设定?
品类经理面临压力
如今,品类经理在众多复杂的市场力量中开展工作。
顾客的购物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购物频率、购物篮大小、购物篮组成和购物渠道都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生活成本的上升意味着消费者为了节省成本而转向自有品牌产品,如果通货膨胀持续下去,超过95% 的消费者计划改变购物行为。购物渠道也在发生变化。去年,接受调查的全球零售业高管中有 75%开始投资混合购物体验,这意味着商店现在需要通过店内挑选来支持在线和混合购物者,同时保持足够的库存来服务现场购物者。
持续的技能危机加剧了挑战,意味着劳动力稀缺,更难留住。根据麦肯锡的研究,零售商的一线员工流失率持续高于平均水平。根据美国商会2024年的统计数据,零售业的离职率在接受调查的所有主要行业中位居第三。最近的一份报告发现,64% 的计时工人计划在 2023 年 10 月至 2024 年 10 月期间辞职。这种技能短缺正在影响店内执行率,一些统计数据显示,整个零售业的规划图合规率不到 50%,成本高达数十亿美元。如果没有良好的执行,品类经理设计、优化和加载规划图所需的所有手动工作都将沦为“忙碌的工作”。
此外,为了满足上市速度、本地化和基于集群的类别管理要求,不断增加的压力使得本来就稀缺的劳动力变得更加稀缺。
类别经理被迫使用旧的工具来处理这些复杂性和长期脱节的类别审查流程:劳动密集型的手动工作,以及通常通过最佳方法部署的轻度集成的类别管理流程和工具。虽然品类管理是任何零售业务的核心,但它仍然是技术服务最不足的运营领域之一。情况很快就变得难以维持。有些事情必须改变——但改变什么呢?